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耶律隆绪有何功绩?为何能称为辽圣宗?
谥号、庙号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制度,它们大多是被用来在帝王去世后总结其功过,从而给出1个寓意深入的评字。举例来讲,像隋炀帝杨广、陈炀帝陈叔宝这样的亡国之君,他们的谥号就都属于“恶谥”,而明、文、武等谥号则是用于表彰帝王贡献的。隋唐之前,人们大多用谥号代指皇帝,但随着谥号数量逐步膨胀,人们又转而使用庙号。
所谓庙号,就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祭祀所使用的名号,1般来讲,它的褒贬含义就没有那末强烈,这样可以免子孙为了美化父辈祖辈而给他们1些名不副实的美谥。常见的庙号,大致有高祖、太祖、太宗、高宗之类,基本上是依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来分配。在众多的庙号里,有1个字非常引人注视,那就是“圣”,我国历史上只有1位皇帝庙号为“圣宗”,那便是耶律隆绪,那末,他有何功绩呢?
辽保宁4年(972),耶律隆绪诞生在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上京临潢府,依照契丹语,他的小名应当是“耶律文殊奴”。据《辽史》记载:“帝幼喜书翰,10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也就是说,耶律隆绪从小就展现出了对书法、诗文等汉人学问的爱好,对射箭、音律、绘画这些被中原王朝视为君子必修课的项目,他也是10分精通。
乾亨4年(982),由于辽景宗的病逝,年仅10岁的耶律隆绪成了新任国君,景宗临死前指定了皇后萧绰摄政,也就是往后大名鼎鼎的萧太后。第2年,辽将国号改回“大契丹”,以后的几年,契丹就在萧太后的带领下稳定发展,至于年幼的耶律隆绪,则还没到大展身手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跟随母亲学习如何治国。
统和4年(986),宋太宗赵光义认为契丹君主新丧,孤儿寡母治理国家定然政局不稳,因而挥师北伐,想要讨还曾被契丹并吞的土地,史称“雍熙北伐”。面对宋代的3路大军,104岁的耶律隆绪在母亲陪同下御驾亲征,不但成功将宋军击退,生擒了名将杨业,还进1步破坏了宋代在黄河北岸布置的防线。
雍熙北伐失败后,宋代开始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守,失去了对契丹战事的主动权。两年后,耶律隆绪主动出击,他派出军队攻下了涿州、益津关、长城口等地,将军队进驻到了宋代境内。对占据区的百姓,耶律隆绪10分重视,为此,他还专门下令不允许兵士砍伐百姓的树木。随着对宋战争的节节获胜,契丹的名誉大涨,这引得回鹘、吐蕃、党项等强国纷纭前来朝贡,1些国家更是背叛宋代前来归附。
辽代壁画
不能不说,耶律隆绪对待盟友非常仗义,在其它部族遇到饥荒等灾害时,他总是送去食粮和物质赈灾,这就致使各国对其感恩戴德,关系更抓紧密。统和105年(997),为了开垦滦州未经开发的荒地,耶律隆绪下令当地免除10年租税,这1做法激起了百姓们前往当地开发的热忱,这1政策虽然其实不复杂高明,但却是其他出身游牧部族的统治者难以想到的,可见耶律隆绪在治国上还是有着自己想法的。
为了保护社会的稳定,耶律隆绪还做了很多事:首先,他吸取过去的经验,下诏制止百姓为了回避徭役赋税而私自剃度出家,为国家保住了很多财政收入和劳动力,也避免了寺院经济膨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次,他劝谕富人多加恩赐,赈济穷人,以求减缓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减少贫困人口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
第3,耶律隆绪开放了被制止多年的在东京道湖泊捕鱼的权利,让百姓们能够多1条谋生之路,这一样是为了不过量流民的出现;第4,他鼓励百姓种树,1方面是由于出售木材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植树造林可以改良北方多风沙的环境条件;第5,由于诉讼案件愈来愈多,他亲身责问主事者,催促政府机关处理民怨。
将国内打理得井井有条后,耶律隆绪便将眼光又放回了对宋代的军事行动上,统和107年(999),接近而立之年的他宣布大举南征。经太长时间整备的契丹军队势如破竹,获得了精彩的成功,随后的统和2102年(1004),契丹再度兴兵南下,这次宋代被迫签订了“檀渊之盟”,用岁币来换取和平。
此战过后,双方大体上保持了百年和平,耶律隆绪则是将精力投身于治国,他在上文所说的各种举措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吏治、提拔贤才、改良民生、大兴教化,获得了显著成效。太平101年(1031),耶律隆绪病重去世,享年5109岁,后人由于其功劳,便尊其为“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