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恶毒的废君理由:权臣硬说皇帝“阳痿”

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皇帝被废或做成了傀儡皇帝,本来就是1件很羞辱的事情了,如果还要被人说,这个皇帝被废的缘由是由于阳痿,没法留下子嗣继承皇位,那可真是要被人嘲笑了。

傀儡皇帝大都活得比较窝囊。由于皇权旁落,由于地位特殊,所以他们很容易堕入政治旋涡,成为权利争斗的牺牲品。1部皇权沉浮史,说白了,就是1部皇权与臣权此消彼长的斗争史。权臣1旦爆发野心,无所顾忌,傀儡皇帝多半没有好果子吃,不是被杀,就是被废,理由不外乎荒淫、昏庸、无道、失德、暗弱、年幼、无能。但是,东晋皇帝司马奕被废掉的理由却很雷人,权臣硬要说他得了阳痿。

本来生理正常,却被人污蔑说得了阳痿,是1种极狠毒、极下流、极卑鄙的诽谤手段,即便在残暴的政治和权利斗争中也难得1见。1般的男人,被人说阳痿,被人说不行,尚且1辈子抬不开端来;如果换作皇帝,换作是国家首脑,哪怕只是着名无实的帝国傀儡,他也会猥猥琐琐地颜面扫地。只要话语权在权臣手中,傀儡皇帝就逃不出这类欲哭无泪的屈辱恶运。司马奕被废就是1个极典型的例子。

司马奕(342年—386年),字延龄,晋成帝司马衍之子,晋哀帝司马丕之弟,初封东海王,后改封琅邪王。兴宁3年(365年)2月,晋哀帝因终年吞食丹药中毒而死,身后无子嗣。国不可1日无君,3度垂帘的褚太后下诏让“明德茂亲,……宜奉祖宗”(《晋书》)的司马奕即位,司马奕由此成为东晋第7任皇帝。在位期间,大将桓温手握实权,骄横跋扈,有位无权、着名无实的司马奕形同傀儡。

桓温为人强硬而诡诈。据《晋书》记载,桓温从小就是1个有“雄略”的“英物”,长大后“姿貌甚伟”,成为皇亲国戚以后更是不可1世。晋哀帝时,桓温就开始掌权当国;司马奕时,桓温更是权倾朝野。中国最狠毒的那句“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资治通鉴》),《晋书》作“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便出自他口。遇到桓温这样的权臣,司马奕注定命运多舛

司马奕即位时,东晋王朝正处于皇权旁落的风口浪尖。当时,桓温身兼数职,从部队都后勤,从中央到地方,几近所有重要职位集于1身。在其淫威下,司马奕只能战战兢兢地看其色彩,而桓温却意在取而代之。为了建立声望,捞取政治资本,桓温“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时望”。太和4年(369年)4月至9月,桓温北伐前燕,遭受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大败而归,导致“百姓嗟怨”(《晋书》)。

枋头大败,为桓温指挥失误而至,是先胜后败,而且败得很惨,桓温难辞其咎。对“有不臣之心”的桓温来讲,“及枋头之败,威名抑扬”,无疑是政治上的沉重打击。是1路下滑,1蹶不振,还是强做英雄,强行废立,桓温和觊觎皇位已久的会稽王司马昱1拍即合,绝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太和4年(369年)101月“辛丑,桓温自山阳及会稽王昱会于涂中,将谋后举”(《晋书》)。

“将谋后举”,即图谋废掉司马奕。通过废立,名誉直线降落的桓温可以凭此挽回颜面,重树人望,“以长威权”。废立是1件天大之事,没有杀手锏,褚太后这1关未必能通过;再者,司马奕即位以来,1向“守道”(《晋书》),处处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并没有错误,无故行废立之举,恐遭非议。因此,桓温其实不敢冒然行动。政治上找不出借口,就从私生活上下手,这是历代权臣废黜皇帝的惯用伎俩。

太和6年(371年)101月,桓温在听取部下关于“宫阐重闷,枕席易诬”的建议后,因而“言帝为阉”,“诬帝在藩夙有痿疾,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而2美人田氏、孟氏生3男”(《晋书》),污蔑司马奕犹如阉人,早在封地时就患阳痿,不能行男女之事,他的3个儿子均为其后妃与其男宠私通所生。桓温还广造舆论,混淆视听,“密播此言于民间,时人莫能审其虚实”(《资治通鉴》)。

1国之君得了“痿疾”,3个皇子“莫知谁子”,这是1件关乎皇家尊严、皇室血统和政治稳定的惊天大事。褚太后闻知这1宫庭丑闻后,顿时“感念存没,心焉如割”,不辨真伪地指责司马奕“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颂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因而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废奕为东海王,以王还第”(《晋书》)。

这1年,马奕刚刚310岁。被废之前,司马奕也经常对本身的处境感到不安,他曾秘密“召术人扈谦筮之”,结果卦象为“晋室有磐石之固,陛下有出宫之象”,如今被废,竟真如术人卜卦所言。桓温为了谋图废立、揽权夺势,出此卑鄙下流的阴招,迫使司马奕当了6年傀儡的政史上最恶毒的废君理由:权臣硬说皇帝“阳痿”治生涯告终。“帝著白帢单衣,步下西堂,乘犊车出神兽门”(《晋书》),在1片欷歔声中,司马奕灰溜溜地离开了皇宫。

本身不保,焉能保护妻子和儿子?!司马奕被废后,他的3个儿子和他们的生母便遭到了桓温的辣手。作为废帝,司马奕仍具有1定的影响力,这让桓温放心不下。不久,桓温奏请褚太后将司马奕改封为海西县公,并命亲信着意防卫,又派属下领兵监管,以防其死灰复燃。接连遭此辱废降级,司马奕1则“知天命不可再”,万念俱灰,2则身处险境,“深虑横祸”(《晋书》),不能不处处谨慎以求自保。

期间,除承受住各种诱惑和摸索,司马奕还装出“杜塞聪明,无思无虑,整天畅快,耽于内宠”的模样,乃至“有子不育”,即便又生了孩子也溺死不养,以证明自己确切得了“痿疾”,不敢与桓温所言穿帮。桓温知其意气消沉,无意东山再起,便没有再加害他,“朝廷以帝安于屈辱,不复为虞”(《晋书》)。太元101年(386年)10月,司马奕病逝于吴县,享年4105岁,史称晋废帝或海西公。

本来风华正茂,阳刚勃发,他人应要说他不行,本来不是废人,不是阳痿,他人硬要说他阳痿,在中国历史上,司马奕是唯1“被阳痿”的皇帝,也是唯1因“阳痿”被废黜的皇帝。皇帝1旦成为摆设,成为傀儡,就注定要成为政治上的弱势个体,就难免会被心怀不轨的权臣从皇位上拉扯下来。从1个部件“被阳痿”,到全部人完全“阳痿”,司马奕的屈辱遭受,可谓独裁制度下权利争斗的真实写照。(刘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