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属性

来源:手游攻略人气: 我来评论

精选回答

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其实僵硬定为10大不太公道。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产生,当这类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由于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和与之相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1种表现情势,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1。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洪涝它是因降雨过量或强度过大(暴雨或大雨),引发江河决堤、山洪爆发、淹没田地、损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在我国洪涝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其严重,每一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国家要花大量的资金于防洪措施。近30年来,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是1975年8月 5~7日产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3天最大降雨量达1605毫米(该地区年均降水总量为800毫米),暴雨引发山洪爆发,使两座水库的土坝漫水溃决,淹没农田113万公顷,冲毁京广铁线路100千米,死亡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1991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干旱干旱是久晴。高温、延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在其出现早期,人们其实不能感到它的到来,但时间愈长受旱面积扩大,严重程度与日俱增。在我国,1年4季均会产生旱灾,大部份地区春旱产生机会多、程度重、延续时间长。干旱产生不但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集中性,如1470—1949年间北京地区出现的170次干旱中,有115次是连年产生;而且在空间上具有群发性,如1950年春,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冀北、陕北出现干旱,7~9月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流域广大面积出现干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热带气旋是1种源于热带洋面的低气压大气涡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分成4级: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及其以上为台风。在热带西太平洋洋面每一年有 30个台风生成(占全球 38%),7~8月是台风活动盛期,在热带洋面生成后,便向西北方向移动,每一年平均有7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我国近海15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80%是台风酿成的)、巨浪和潮灾,严重要挟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前面所说的1975年8月河南特大洪涝灾害,就是由于 7503号台风登陆,深人内陆移速减慢、停滞、低压保持不消而带来的特大暴雨。台风登陆前后在台、浙。闽、粤、湘愕、赣、冀、豫等10省出现暴雨。其中河南最为严重,暴雨面积占全省3分之1,最大降雨量1/小时为189.5毫米,24/小时1061.8毫米,造成了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

所谓潮灾是指在强风暴作用下,引发近海风暴潮和巨浪叠加于大潮汛天文高潮上,海潮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摧毁防御设施,致使洪水泛滥,构成潮灾。我国潮灾主要是由台风和寒潮引发的。东南沿海倍受台风攻击,是潮灾多发重发区。渤海和黄北部,冬春季节寒潮冷锋过境,造成渤海7级以上东北京大学风致使渤海南岸的潮灾。

低温冷害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中,由于强寒潮引发急剧降温。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太低,南方冬季的冻雨和寒露季节前后的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秋季晚稻抽穗扬花,遇上这类天气造成稻谷空壳、瘪粒而减产。1969年1月26日至30比寒潮到达长江流域,降温14~20℃,冬小麦、油菜和果树遭受严重冻害。1977年10月25~29民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畜生大量死亡。

地震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发地壳的现代活动而产生,1般分为构造地震(占 95%)、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有关。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各省都产生过6级以上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是日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压死官吏军民奏报着名者8102万……”(《嘉靖实录》)是我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之1。1976年7月28日唐山7.8地震,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1片废墟,是上世纪全球10次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预报尚属世界困难。我国在中、长时间预测领域获得长足进展,但能作准确预报的还只占少数,对这个具高难度的临震预报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滑坡它是斜坡上大量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1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造成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的破坏或被掩埋和人员伤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不同影响,滑坡类型是多样的。我国是多山和多地震国家,有史以来暴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频繁产生,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又不断出现水库。矿山、路堑和山城等的滑坡。1933年8月25日4川茂汶县迭溪地震时,周围30里山陵崩、滑,迭溪城与龙池山2个巨型高速滑坡相对而下,梗塞涡江,构成堰坝高160多米;45天后阻塞之水泛溢溃决,沿江数百千米皆受重灾。湖北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由于地下采空,山体开裂,雨后位移骤增,1980年6月3日清晨,100多万立方米的山体突然崩滑,坑口建筑物被毁,办公楼、宿舍、大量矿山机械和280多名员工瞬间被埋入20多米厚的碎石之下。

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1、龙卷风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产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产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常常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损失等。

2、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可以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1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10米,构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咆哮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10分钟就重复1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产生区大致与地震带1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6、7年产生1次。

产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产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3、风暴潮

风暴潮(Storm Tide)是1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蔼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致使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类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构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构成更强的破坏力。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4、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产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洗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乃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1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通过提高防洪标准、调剂人类活动方式、增强山区大众防灾避灾意识,可以到达减少山洪灾害产生频率或减轻其危害的目的。

在山洪防治计划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为主,远期以植物措施为主。2006年10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计划报告》。这是中国第1部由国务院多部门联合组织编制完成的防治山洪灾害的专项计划。

5、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由于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和流速快,流量大,物资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产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乃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自然灾害的本质

自然灾害的本质可理解为:给人类社会造成侵害的自然事件。

自然灾害具有两个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灾害的本身是自然界部份物资以特殊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称之事件),具有自然属性即自然灾变;自然事件对它所触及范围内生存和活动的人员、生物及构成的资产产生1定的侵害,称之灾害,以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而具有社会性。可见自然事件必须与人类相干,并对人类的利益产生侵害才能称为自然灾害。

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在于肯定各种自然灾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孕灾环境),通过研究甚么条件造成灾害(致灾因子或灾害载体),估计在甚么地方和时候可能产生和可能到达的强度和破坏程度,以设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和预报网络,制定正确的防灾方案、计划和减灾的具体措施。

人类对自然灾害本质的认识水平是随着时期的进步、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减灾防灾措施。如防洪方式的变化(避—堵—疏导和梗塞结合)是1个明显的例子。

自然灾害的属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浏览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自然灾害的属性、自然灾害的属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